上海市绿色能源并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介绍
上海绿色能源并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13年9月上海市科委批准建设,是电气工程学院牵头的首个省部级平台。
该工程技术中心依托大型风电场和光伏电站集电系统优化设计、绿色能源并网性能分析等核心技术等前期技术基础,充分发挥科研团队在相关技术和工程项目中的积累,积极拓展新的核心技术,以绿色能源消纳与接入电网、绿色能源并网共性关键设备研发、绿色能源并网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为工作重点,提高我国绿色能源利用水平,推动上海市相关产业发展与升级。
目前已在绿色能源电站集电系统优化技术、风电场后期运维技术、新能源高渗透的配电网规划等领域积累了一批核心技术,这些技术已成功应用在张北风光储示范基地、浙江配电网接线推广、东海大桥10万kw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等重点工程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其中,与东海风电合作的海上风电课题的科研成果已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些重要成果正在申请国家科技进步奖。
典型案例1-东海大桥10万kw海上风电示范项目
海上风电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风电产业发展的技术制高点,大型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运行要求高技术、高效率、高安全,风电场设备庞大、技术复杂,涉及到电力系统、土木建筑、水文地质、计算机控制等多个学科,海上风电要大规模发展,还需在成本控制、风电机组、技术难点上取得大规模突破,本项目的研究对我国海上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在上海市重大、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为建设我国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东海大桥海上风电示范工程,项目组开展了大型海上风电场规划设计、施工、并网运行与维护、整机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获得软件登记与专利授权19项,发表论文20篇,其中核心期刊与ei检索13篇。
首次建立了海上风电场电气系统规划的求解理论和方法。创新地采用结构化分析方法,有效地构造了反映海上风电场电气系统成本构成多样、约束条件复杂的优化模型。创新性地将问题分解为离散变量函数最优求解和网络拓扑优化两个方面;利用超网络理论实现网络拓扑信息的高效描述和求解;定量地实现了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电气网络的优化设计,节约电气系统投资成本10%以上。
首次建立了基于网络计划方法的海上风电场运行维护的理论体系与方法,提出了海上风电场运行维护成本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以上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国内首个、亚洲最大的大型海上风电项目--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该成果已作为主要创新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成果填补了国内有关大型海上风电项目开发设计、施工、并网运行与维护、整机设备研制技术的空白,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中国海上风电场的成功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提供了国外企业无法提供的、适合国内情况的九游会真人的解决方案,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起到了显著的示范效应,为我国海上风电进行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技术储备,在我国今后的海上风电场建设中将得以广泛应用。
典型案例2-海上风电集电线路的选型及优化布置研究
与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海上风电集电线路的选型及优化布置研究》,项目以大型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优化模型为研究对象,对于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特有的多分支接线模式和交叉限制等接线原则,以及交直流输电电缆的选择等提出对应的拓扑描述方法,综合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电气部分经济性和可靠性需求,研究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优化布置的拓扑设计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形式。针对获得的优化模型,拟结合遗传算法和图论理论对集电系统优化布置问题进行求解,并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编程实现,提高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和最优性,为提高大型海上风电场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提供科学的方法和依据。
根据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需求,综合各方面对集电线路选择及路径布置等影响因素的考虑,开发出适用于工程设计需求的计算软件,形成可二次开发的计算程序;研制了用于海上风电场集电线路选型及路径优化计算机软件一套。
项目成功验收,并已投入使用1年多时间,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基于相关成果完成了山东鲁北、莱州湾等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设计工作,效益显著。
典型案例3-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研究
贵州配电网架构较为薄弱,分布式电源与大用户的接入必然会引起诸多问题。分布式电源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等特点,大规模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必将对配电网产生影响;而大用户的接入则会影响线路负荷的分布,会对潮流分布、电能质量、系统稳定性等诸多方面产生不利影响,进而给配电网的运行与控制带来挑战。因此,本工程中心组织科研力量针对分布式电源与大用户对贵州电网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确保了贵州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在研究分布式电源与大用户接入对贵州配网所带来的影响的过程中,首先,建立了比较精确、实用的分析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其接入系统后带来的诸如潮流分布、配电网可靠性、电能质量、电压合格率、设备利用率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最后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为分布式电源与大用户接入配电网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本项目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1、配电网典型供电模型构建;2、分布式电源与大用户接入对配电网稳态运行的影响分析;3、分布式电源与大用户接入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分析;4、分布式电源与大用户接入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分析;5、分布式电源与大用户接入对配电网保护配置的影响分析。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结合当地配电网的特点建立了完善的配电网计算分析模型,有效评估了分布式电源与大用户对配网的电压水平、网络损耗、短路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分布式电源与大用户在接入位置、接入容量、接入类型以及接入点数等方面的建议,确保贵州配电网满足“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运行要求,在满足供电可靠性及供电质量的前提下,使当地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容量可有效提高10%左右,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